订票热线
400-818-3333
020-86003397
由易卜生国际委托制作,与挪威王国驻华大使馆、驻广州总领事馆、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共同合作,由薪传实验剧团创作完成
剧情介绍:
《一镜一生易卜生》既不是易卜生作品的拼凑和重组,亦不是一部从易卜生作品中得到灵感的原创作品,它二者兼备,且更进一步。
从中国当代最具希望的年轻导演王翀和在北京生活的挪威剧作家费梦琴的合作开始,《一镜一生易卜生》就注定要成为一个大胆的尝试棗将易卜生的种种传统汇于一个作品之中。结果是令人惊喜的,它既经典又新颖,从一位当代中国男人的生活片断中体现了易卜生式的哲学及道德困境。用制作人英格·布瑞桑德的话来说就是:"用一种当代却普遍的方式来讲述中国现代的故事"。
《一镜一生易卜生》描述了一位垂危老人在医院病房最后几日的生活。随着情节的展开,老人开始了一段自省的旅程,他回到了过去,追忆了童年和青年、他的婚姻和爱情、人生的转折点以及他的各种缺点和短处。在这段旅程中困扰他的正是他自己的灵魂,他极力想正视自己的悔意,并试图去寻找他存在的意义及那些无解之题的答案。
这部作品的诞生经过了六个月的努力,最开始是一种平行创作的状态,在最后的排练阶段,又进行了合成和修改。导演王翀设定了最初故事的情节,后交予费梦琴,她汇编了这些情节,并引用和改编了易卜生数量众多的作品(如玩偶之家、群鬼、培尔金特、建筑大师等等)来对这些情节进行修改和润色。最终,平行创作合二为一,而这整个过程要感谢奥斯陆国家剧院的戏剧构作海格·托瑞森提供的大力支持。
在这部作品的戏剧结构上,有一个显著的革新性的特点,它进一步发展了王翀之前作品中的舞台实时影像实验:一个电影团队在舞台各处拍摄演员的表演,实时投影到舞台上方的屏幕。戏的名字中"一镜"的意思是,戏里只用一台摄像机一个镜头贯穿始终,没有任何剪辑及蒙太奇。这样的戏剧表现方式让观众可以同时看到舞台表演和镜头表现,并按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更重要的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舞台和电影)的结合又产生出一种自我参照性的层面(镜头对舞台表演的电影化处理)。换句话说,这部演出是由一些不同的、在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媒介中既互动又互斥的层面组合而成。